市第一人民医院:织密立体监督网络 精准防控廉洁风险

信息来源:市纪委 发布日期:2025-11-03

为持续深化清廉医院建设,市第一人民医院纪委坚持以精准监督为导向,通过机制健全、重点聚焦、方式创新三管齐下,构建起全域覆盖、全程贯通、高效协同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,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。

一、健全协同监督机制,织密风险防控“立体网”

着力打破监督壁垒,医院纪委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工作的意见》《协同监督联席会议制度》等系列文件,构建起“纪检监察、行风、审计”三方联动,以集定期会商、双向通报、督办协办于一体的工作机制,实现了监督职责再强化、程序再衔接、力量再融合。为将监督触角延伸至“神经末梢”,紧密结合各党支部、科(处)室及护理单元的政治生态、廉洁风险与群众满意度等具体情况,将党建引领、医德医风、规范诊疗等要求转化为个性化任务清单,精准推送至各责任单元。此举不仅实现了对廉洁风险的精准“画像”,更推动党支部书记、科室主任、护士长切实扛起风险防控主体责任,确保对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纠正,创新实施“清单化”监督模式。同时,设立“码上监督、码上办理”平台,打通社会群众与院内干部职工的监督“快车道”,实现了反映事项的“一键直达”与“闭环管理”,提升监督的便捷性与响应速度。

二、聚焦权力运行关键,提升靶向监督“穿透力”

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是实现精准监督的核心。医院纪委将招标采购、基建工程、信息化建设、干部选拔等列为监督重点,通过实施制度廉洁性评估、组织开展专项监督等方式,将监督深度嵌入业务流程,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,监督就跟进到哪里。在发现问题后的“后半篇文章”上,医院坚持标本兼治,不仅严格督促问题整改,更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制度机制成因,形成专项分析报告,反向推动主责部门完善制度、优化流程,实现“解决一个问题,完善一套制度,堵塞一批漏洞”的治理效果。此外,通过开展中层干部正职“德、廉”专项测评、“一人一提纲”廉政谈话、发送“八小时之外”廉洁提醒、下发廉政风险点清单等方式,前移监督关口,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,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。

三、创新智慧监督模式,筑牢常态长效“防火墙”

面对新形势新挑战,医院纪委积极探索“智慧监督”模式,充分利用合同、药耗、人力资源等信息系统,协同相关处室动态分析业务数据,重点对药品耗材异常使用、招标采购价格异常等数据进行智能监测与联合研判。对系统预警的异常信息,建立快速干预与精准处置机制,实现了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的转变。为固化监督成果,形成长效防控机制,医院在全面梳理巡察、审计、信访及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的基础上,系统编制了《廉政风险防控指引》。该指引清晰列明了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的高发易发风险点、具体表现形式,并提出了常态化的防控措施与规范要求,成为全院干部职工规范用权、廉洁从业的“工具书”和“警示录”。